爱和正义 与“她”有关
第二检察部 严静雯
很多年前,我听罗翔老师的刑法课程,他教会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法律,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电影《第二十条》中,我看到了底层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苦苦追寻,更看到了女性展现出来的磅礴力量。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第八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名单,其中有六名都是女性。“女性力量”成为了年度高频词汇,今天,我想谈谈在《第二十条》中,我所听到的女性声音。
第一种女性声音
郝秀萍看似温柔的外壳下,有着一个填满战斗和野心的内核,她瘦小的身体里隐藏着保护孩子的巨大力量,她决绝地一跃而下,背影如同一把刀,刺破法律严肃的外衣,向死而生,她虽然是苦难叙事里的农妇,但她更代表着面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对正义残存希望的普通人,苦难无声,却震耳欲聋。这个饱含情绪但发不出声音的女性形象,似乎隐喻了一个女性、一个母亲在社会大环境下的真实状态,她求死,也是求生的决绝,是一个农村女性千百年来本能的被动式抗争,她要用年轻的生命让村霸从此背上罪责,让法律和执法者惭愧内疚。
第二种女性声音
李茂娟是一名很普通的中年家庭妇女,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打就打,情绪容易失控,甚至会把事情越搞越砸,她和丈夫韩明的对话、与学校张主任的对话,很多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是绝大多数中年女性处理问题时呈现的真实状态,但是这样的女性,她在使尽浑身解数保护自己的孩子,在面对弱小时,她正义感爆棚,展示了女性互助的魅力。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女性扮演着各种角色,社会也向女性提出更高要求,她们既是母亲,妻子,更是各类工作中的业务能手和中流砥柱,繁花似锦,巾帼传奇,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第三种女性声音
吕玲玲是一名员额检察官,刑法第二十条的呈现离不开她从头到尾的坚持。她没有家庭、没有孩子,所以好像无所忌惮,但女性的直觉让她知道,她不能错诉任何一个案子,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一个家庭。很多人认为法律是权威,是父性的象征,但在严苛冰冷的父性的条款中,最终融入了吕玲玲的声音,融入了女性的情感,做到了于法于情于理的终极结合,当刑法第二十条被宣读出来,温情、希望和力量此刻绽放,从受害者到司法践行者,那个含泪质问韩明的吕玲玲不是别人,正是曾经以“爱和正义”为终极人生目标理想、满怀热血激情想要改变世界的我们自己。
第四种女性声音
电影中,两个行恶的家庭中,都没有母亲的身影。一个是英雄的家庭,小儿子成了村霸;一个是教导主任的家庭,儿子霸凌同学。这两个家庭的邪恶者身上,情感和善意消失殆尽,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情感的功能,那么他行凶作恶的可能性也会加大。反观韩雨辰,像极了母亲李茂娟,正义凛然,保护弱小,坚决同恶势力作斗争。很久之前我看台湾女教授洪兰在TED的演讲,她从生物学角度科学阐述了女性和男性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最后升华主旨:“母亲是家庭的灵魂”。当你教育一个男童,你教育的只有这个男童,但是当你教育一个女童,你教育的是整个家庭和下一代。
第五种女性声音
除此之外,未成年的女性也在发声,不论是一直支持父亲上访的丫丫,还是聋哑儿童娟娟,她们都象征了下一代。一个可以发问,有了自己的思想,她问韩明:“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见义勇为吗?”而另外一个更小的孩子,她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当这些声音出来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了呵护她们的责任,我们应该让孩子看到怎样一个未来世界呢?我们又该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付给她们呢?在影片中,大部分制定规则的是男性,如果说法律条款是男性的象征,打破规则的,则一定是男女力量的综合和平衡。
上野千鹤子说:“女性主义就是自由,不被定义,拥有选项。”我所熟知的女性力量,生来就有爱人的天赋。当女性把爱和目光投向自身,在选择面前作为主体,自由快乐地生活,就足够汇聚成一股让女性在面对这个世界时更加勇敢的力量,不被定义的力量。而当中每一次闪烁的星火,终会成为炬火。到那一天,关于什么是“女性力量”,我们可以不必再宣之于口,只需站在那里,就是答案本身。正如人民日报所说,放眼神州大地,亿万女性用自身的发展,标注着社会文明所抵达的高度,时至今日,“半边天”从未缺席,“她力量”喷薄而出。
女性,是世界的细腻诗行,也是历史长河中勇敢的探索者。2024年3月8日,是我国第101个妇女节,是全世界劳动妇女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值此节日来临之际,惟愿所有女性同胞都能不断探索自身的无限潜能,拓宽生命的边界,致敬每一位女性的独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