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犯罪风险防范浅议
《通讯世界》第2014年10月下期 刊发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Credit Card、ATM、POS机在我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电子银行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下突破了空间限制,延伸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在网络银行业务品种不断扩展、交易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网络银行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因此,针对网络银行犯罪的防范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网络银行;犯罪实证;防范对策
网络银行又称之为虚拟银行,也就是因特网上的电子银行。因特网的出现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得国际银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是银行业发展的重大突破。然而在网络银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风险,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对网络银行犯罪风险予以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一、网络银行犯罪风险分析
(一)信用卡诈骗犯罪
随着信用卡(Credit Card)的不断普及,借助高科技手段伪造银行卡予以诈骗犯罪的事件愈来愈多。信用卡犯罪指的就是违反相关信用卡管理规定,通过伪造信用卡,恶意透支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等形式非法占存他人资金,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1.伪造、涂改信用卡犯罪
伪造信用卡指的就是模仿信用卡的磁条密码、款式等,盗用合法发卡机构信用卡的名称,进行非法制造的信用卡。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伪造信用卡导致的财产损失是诈骗损失的首位。犯罪分子借助伪造信用卡获取真实信用卡的转账结算、自动存取款、消费信贷等功能,进而得到相应的钱财。
2.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
犯罪分子恶意透支信用卡的行为违反了发卡行关于透支限额与期限的规定,并且利用小额消费等方式,规避被发现的可能。一般而言,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都是合法持卡人联合其他人境内外勾结实施的,其中一人获取信用卡之后,交由另外一人到大陆消费透支,当一段时间之后,将账单寄给合法持卡人,此时,合法持卡人就会向银行提出账项出错,进而由银行承担透支金额。
3.利用POS机刷卡套现
POS机套现实质上是一种欺骗银行的行为,犯罪嫌疑人擅自将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改变为现金贷款,使发卡机构无法判断持卡人的正常资信状况和信用卡资金用途。POS机套现已成为银行卡犯罪金额最高的一种犯罪形式并逐年递增。
(二)网络银行贷款业务犯罪
网络银行贷款交易非常快速,全天提供服务,然而网络贷款银行并不和客户直接交易,而是通过审查手续与书面材料传递的方式进行,一旦进行实质性交易,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般而言,犯罪分子都是以他人的名义进入客户网络银行账户,获取有关客户的资料与信息,甚至对其进行篡改,破坏了网络银行贷款信息,进而利用他人名义获取贷款。除此之外,犯罪分子还可以利用电脑病毒,让合法用户无法获取网络银行信息与贷款账户,进而得到用户的相关贷款。
(三)自动柜员机犯罪
自动柜员机(ATM)是银行安装的,为客户存取款提供方便的网络装置。然而因为自动柜员机的自动存取款功能与无人值守使用,导致出现的犯罪事件越来越多,不仅对银行的信誉、形象产生了影响,还对客户的资金安全产生了威胁。
1.张贴虚假信息骗取转账犯罪
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和银行内部人员勾结,借助银行名义,在自动柜员机附近张贴虚假紧急通知,要求取款人按照上面的操作执行,而在操作过程中,就包括了转账程序,这样持卡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向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中转入了一定的钱财,导致自身钱财损失。
2.改装插卡口致使吞卡假象犯罪
犯罪分子预先在自动柜员机的隐蔽位置安装一个微型摄像头,并且在插卡口位置粘贴一个形状、颜色相似的障碍物,当持卡人夜间取款的时候,因为视觉效应,认为是自动柜员机吞卡,而犯罪分子借助摄像头的拍摄,获取持卡人的密码,在持卡人离开之后,进行取款、转账等业务,造成持卡人钱财损失。
3.发送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主动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QQ等途径,假冒公安、银行、电信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冒用,诱骗受害人将银行存款转入指定帐户“保护资金安全”达到诈骗的目的。
二、网络银行犯罪风险防范对策
(一)提高网络银行防范技术水平
1.提高加密技术水平
近些年来,加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得到了一定的扩大。目前,加密技术中逐渐开发与应用乱码加密处理、人体特征识别、系统自动签退、网络使用记录评定等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在网络银行系统中充分利用加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了客户的资金损失。
2.构建个人信用机制
因为网络银行业务不需要客户提供担保,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主要就是结合客户的身份证明、个人信用、社会档案等予以评定。因此,可以构建一个客户个人信用机制,全面评价客户个人的信用情况,之后对其开展相应的业务,这样不仅保证了业务的有效率,还可以提高网络银行的交易效率。
(二)强化网络银行立法
对于现阶段网络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网络金融活动的参与者行为予以规范,避免犯罪行为的出现。在网络银行立法中,首先,一定要保证网络交易的规范性、合法性,明确交易凭证的获取方式及有效性,同时,解决跨国银行交易的法律问题。其次,确保网络银行安全保密法律法规的健全,对窃取商业机密、网络泄密、网络犯罪等行为予以严厉制裁,通过法律途径规范网络银行行为,构建良好的网络商务环境。
(三)建立健全网络银行实时监管体系
现阶段,我国网络银行的交易过程,主要就是在网络系统中以数据形式完成,在网络银行业务不断扩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网络银行系统被攻击的次数越来越多,在充分分析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假如采用宽松的监管体系,不仅会增加网络金融风险,还会阻碍网络银行的发展;如果通过法律强制手段对网络银行交易情况进行严密监管,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监管效果,还会制约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一定要在保证原来监管体系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实现网络银行交易情况的实时监管,为网络银行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与指引,促进网络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银行监管责任
建立严格的身份审查制度将对应责任分解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具体的监管人,出现问题层层追究责任。先进的网络技术依然需要与从业人员的高度责任心相结合,才能使网络资金安全最大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银行成为了现代银行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指引着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银行金融业发展较为落后,在实现达到银行业务无纸化、银行机构虚拟化的路程中还有很远的距离。通过对网络银行犯罪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建立与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的安全防范系统,有效减少网络银行犯罪行为的发生,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晓松.网银犯罪活动的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02).
[2] 李虹.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及网络银行犯罪风险防范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 李虹,冯仁德.我国网络银行犯罪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7).
[4] 文祖校.网络银行领域开展反洗钱的对策探讨[J].南方金融,2010(11).
[5] 刘兰英.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7).